上海市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新沪新闻-柳州市鱼峰区人民政府驾鹤街道办事处
新沪新闻
上海市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18/12/25

来源:东方网 


  2016年4月,经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同意,上海市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域为浦东新区临港地区,面积约79平方公里。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临港管委会作为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总体要求,举全委之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临港试点区基本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所有海绵项目正按计划有序建设中。

  一、工作推进机制

  管委会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组长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常务副组长为管委会副主任张弘。领导小组下设海绵办(设在建设环保办)和3个工作小组(规划管控组、审批服务组和建设管理组)。

  鉴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新颖性,结合第一批试点城市经验,管委会邀请上海市政总院作为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咨询单位(上勘院配合),建立了以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张辰为主任、15名不同行业国内着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为临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二、规划建设管控制度

  根据国家、市有关海绵城市建设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管委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形成了“1(实施意见)+1(管理办法)+N(配套文件)”的管理制度体系框架,覆盖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包括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并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嵌入土地出让、规划设计、“一书两证”、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技术管控。

  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临港试点区建设项目施工图海绵城市专项审查要点》、《临港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技术导则(试行)》、《临港试点区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维护要点》等,结合国家及上海市层面出台的相关技术指南、导则和图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体系。

  三、顶层设计

  管委会组织编制了《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综合考虑试点区生态资源要素分布、用地生态敏感性、内涝风险及地形标高,形成“一核(滴水湖水生态敏感核心)、两环(临港森林通廊外围生态环带和二环带城市公园)、六楔(以橙黄绿青蓝紫6条河及楔形绿地形成雨水滞蓄净化缓冲带)、多片(各功能片区)”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分解落实到地块,达到控详规划深度要求,为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管控,特别是新建项目的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落实专项要求,进一步提升试点实施的系统性,避免碎片化,管委会组织编制了《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紧密围绕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要求,在深入调研、剖析现状问题和相关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建成区问题解决、新建区规划管控提出了系统性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明确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分区建设方案,并对目标的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四、宣传推广和交流

  试点区采用多种方式宣贯海绵理念,参与各方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自觉度逐步增强,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度逐步提高。结合专项规划、实施计划编制和管理办法、技术导则、管控文件的实施,召开了多场的专题讲座和宣贯会,参加人员涵盖管委会相关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社区、居委会及小区居民;结合示范项目建设,多次召开新建道路、河道、生态护岸等不同类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技术研讨会和专家咨询会;通过“上海临港”等公众微信号,发布了多期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题;与荷兰、新加坡、日本等国内外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组织到深圳、珠海、江苏昆山、成都遂宁、重庆两江新区等地方进行了考察学习。

  五、项目实施进展

  根据专项规划,临港管委会印发了《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总数约100个,海绵投资约76亿元,主要包括公园与绿化(新改建绿化500多公顷,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湿地等海绵技术,消纳自身及周边道路和地块雨水)、道路与广场(新改建道路40多公里)、建筑与小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200多公顷。重点是雨污混接改造、积水点治理及建设透水铺装、生态停车位、雨水花园、高位花坛、调蓄沟、地下调蓄模块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河道水系(新改建生态型河道40多公里,新增调蓄湖50多公顷。采取生态型护岸、雨水排放口生态治理及建设生态浮床、岸边湿地和表面曝气装置等海绵措施,增强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和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生态保护与土壤修复等五大类。

  截止目前,试点区已开工项目92个(基本完工50个、在建42个),余下8个项目正在抓紧办理前期手续,累计完成海绵投资约33.7亿元(完成占比45%)。一批特色项目有序推进,包括四所高校(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临港物流园区海绵化改造、盐碱地改良等。一批示范项目相聚建成,包括环湖8公里景观带(E1区、BCD区)、春花秋色(B1区、B2区)、临港家园“口袋公园”、新芦苑A区和F区、芦茂路-绿带-里塘河等。

  (一)新改建道路。已开工42.2公里,其中8.7公里已完工。已完工项目包括新建的S7路,改造的芦茂路、芦硕路等。(1)S7路结合道路两侧路绿化带,分段选用末端灰色调蓄设施(调蓄池)和源头绿色LID设施(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对比试验两种措施对道路径流雨水的消纳净化作用。(2)芦茂路位于芦潮港老镇区,红线范围内无绿化,该项目打破了传统上各自为战的破碎化建设模式,将道路周边的绿地和里塘河统筹考虑,通过透水人行道、景观旱溪、潜流人工湿地、雨水花园、生态岸线等丰富多样的海绵措施和独特的景观表达手法,打造出一个连片示范区域,为老城区居民新增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新改建绿化。已开工494公顷,其中303公顷已完工。建成的绿化项目中,既有环湖8公里景观带E1、BCD区,春花秋色景观工程等超大规模的城市公园,也有临港家园“口袋公园”这类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型社区公园。临港家园“口袋公园”项目在全面调研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地建设了透水广场、生态停车位、绿化屋顶、雨水花园、表流人工湿地等海绵设施,解决了屋顶漏水、广场积水、停车难等问题,景观提升上更是下足功夫,深受周边居民喜爱。整个项目通过较小的投资,在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的同时,切实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具有较高的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三)新改建建筑与小区。开工224公顷,其中208公顷基本完工。已完工的新芦苑A区、新芦苑F区改造项目是两个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示范项目。上述项目对小区内查出的雨污混接点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同时通过雨水花园、调蓄模块、高位花坛、生态停车位、透水铺装等措施解决积水问题、净化雨水水质,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例如对小区内部老旧信报箱和损坏路灯进行更换、屋面漏水翻修、小区景观提升等,让海绵改造后的小区焕然一新,给居民一个全新的社区环境。

  此外,新改建河道开工43公里、调蓄湖51公顷(不含河道水面),其中17公里已完工;电力学院海绵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已基本完工;智慧管控平台项目基本建成,正在进行调试优化。展示中心建设项目室内部分已于“五一”期间对外试运行,目前室内部分优化完善中,室外中庭部分正在施工,预期年内全部建成。